简体中文 | 繁体中文 | English

数字光魔
北京房地产动画制作公司

原始社会  |  夏 商 西周 春秋 |  战国 秦 两汉 三国  |  两晋 南北朝  |  隋 唐 五代  |  宋 辽 金  |  元 明 清  |  古建动画作品欣赏
 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隋、唐、五 代 时 期 的 建 筑


  在都城的建筑中,最主要的是宫殿建筑。隋唐时期宫殿建设的规模、气度不仅超越前代,而且色彩更为辉煌、绚丽。其中以太极宫、大明宫和洛阳宫最为著名。

太极宫
  太极宫建于隋初。隋称大兴宫,唐睿宗景云元年(710年),改称太极宫。因其为唐京的正宫,故又称京大内。唐太极宫实际上是太极宫、东宫、掖庭宫的总称,位于唐长安城中央的最北部。据考古实测并参考文献记载可知,宫城东西宽2830.3米,南北长1492.1米。其中掖庭宫宽。702.5米,太极宫宽1285米,东宫宽832.3米,是一东西长,南北短的长方形。宫城的北墙即是外郭城的北墙的一部分,西墙则与今西安城的西城墙在同一直线上,其南段为西安城西墙的北部所压;南墙则在今西安城内西五路以南80米处,今之“西五台”恰在宫城南墙之上;东墙的位置在今西安城内革命公园的西端,向北经尚平路一带。宫城南面隔横街与皇城相望,北面为’西内苑,东墙外为兴安门街,西墙外为芳林门街,宫城中太极宫、东宫、掖庭官南北宫墙长度“相齐”,即南北宫墙长度相同。

  太极宫东、西、南、北四面共开有十个城门。其中南面开有三个城门,中为承天门,左永安门,右长乐门;西面和北面各开有二个城门,西为嘉猷门、通明门,也是掖庭宫的东门;北为玄武门、安礼门;东面通向东宫只开有一个城门,名通训门,也就是东宫的西门。东宫南北尚开有四个城门,南面二门,为广运门、重明门、永春门;北面一门名玄德门。掖庭宫因为宫女所居,故只开东西门,不开南北门,西面门只称西门,无他名。

大明宫
  在唐代长安城禁苑中,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,唐帝国近三百年的政治中心。此宫建于贞观八年(公元634年),原名永安宫,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,唐高宗命令扩建,第二年即迁入大明宫执政。乾宁三年(公元896年)此宫毁于兵乱。大明宫周长7.6多公里。面积约3.2平方公里;为北京故宫的四倍。宫城共11个城门,其东、西、北三面都有夹城;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,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,是唐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,同时也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。下图为建筑考古学家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、俄罗斯国家建筑遗产科学院院士杨鸿勋先生根据30多年考古研究成果科学复原出的大明宫总体鸟瞰图。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大明宫

 

含元殿

  唐代大明宫的正殿,殿基高于坡下15米,主殿面阔11间,进深4间,有副阶,坐落于三层大台之上。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鸾、栖凤二阁,殿两侧为钟鼓二楼,殿、阁、楼之间有飞廊相连,成“凹”字形,是周汉以来“阙”制的发展,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门。含元殿两侧翔鸾、栖凤二阁之下有倚靠台壁盘旋而上的的龙尾道。含元殿在“凹”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,相互呼应,轮廓起伏,体量巨大,气势伟丽,开朗而辉煌,极富精神震慑力。古时有人形容它的气魄“如日之生”、“如在霄汉”,不愧为大唐建筑杰出的代表。含元殿662年开始营建,翌年建成,以后的200多年间一直被使用,是举行国家仪式、大典之处,所谓“千官望长安,万国拜含元”、“九天阊阖开宫殿,万国衣冠拜冕旒”,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。新发现的唐代殿前渠道位于含元殿遗址土台以南130米处,东西走向,已探知长度为400余米。从部分试掘区看,渠道在唐代时南北宽约4米、深约1.6米,渠道两壁较直,局部有砌砖护岸现象。在渠道遗址上,考古人员还清理出3座唐代木桥遗存,其中中央一桥正与含元殿中心相对,从桥桩柱洞的遗迹可知,桥东西长约17米、南北宽约4.3米。东西两桥则与百官上朝前暂时休息的东、西朝堂南北相对,其作用犹如后世皇帝宫殿建筑中的“金水桥”。遗憾的是,如此壮丽的宫殿,于886年毁于战火。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上图为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先生复原的含元殿
麟德殿
  麟德殿在大明宫太液池西的一座高地上,是唐代皇帝宴饮群臣的地方,也是大明宫内除正殿含元殿外另一组伟大的建筑。它的遗址已被发掘,底层面积合计约达5000平方米,主体由三座殿堂(后面两座为二层楼阁,屋顶相连形成“勾连搭”)前后紧密串连而成,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殿堂。在主体建筑左右各有一座方形和矩形高台,台上有体量较小的建筑,各以弧形飞桥与大殿上层相通。据推测,在全组建筑四周可能有廊庑围成庭院。麟德殿以数座殿堂高低错落地结合到一起,以东西的较小建筑衬托出主体建筑,使整体形象更为壮丽、丰富。
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上图为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先生复原的麟德殿

 
明堂
  明堂是中国先秦时帝王会见诸侯、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,是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。风水主称穴前的地气聚合之处。
  历代所建明堂,以唐朝武则天在东都洛阳所建最为壮观,高二百九十四尺,东西广三百尺,号称“万象神宫”,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木结构建筑之一。
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堂
 

  唐代一般寺院大都采取具有巾轴线的严整组群构图,院落由回廊嗣成。前廓正中设大门,唐时称"中三门"。四角廓顶耸起角楼,形式有方形、矩形、圆形、六角、八角不等,角楼放皆钟和经卷。中轴线上有一至三座大殿,大殿有单层的,也有楼阁式的。大殿两边建筑配殿,配殿小于正殿,多为单层,也有楼阁式的,不过以二层为止。佛说净土世界有七宝池、八功德水,所,寺院常有很大的水池,池中对称架一些低平台,台上绘佛说法和歌舞场面,各台以小桥相连,各台又有小桥与各殿相连。也有表演歌舞音乐的平台。整个寺院,殿、楼交错,布局得体。寺院中还种植树木花草,显得优美壮观。现存唐代佛殿只有两座,即在山西省五台县境内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。虽然只是一些单体的中小型殿堂,不能反映唐代组合的寺院风貌,但仍有着很重要的文物价值。       
南禅寺

 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,离县山西五台南禅寺城二十余公里。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(公元782年),距今1200多年。现存殿宇除大殿外都是明清建筑。大殿梁底有题记,日:"大唐建中三年因旧名重建"。"建中"为唐德宗的年号,"建中三年"为公元782年,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了。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构殿宇。大殿开间、进深均三间,近于方形,单檐几脊顶。殿内无柱,使用通长大粱(四椽袱)。斗拱不用昂,只出两跳华棋。整个结构极为简洁。屋顶平缓,殿内中部为佛坛。坛高70厘米,坛上咒满佛像。

  寺宇坐北向南,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。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(观音殿)。东西配殿(菩萨殿和龙王殿)和大殿。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大殿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,寺中唐代雕塑精湛,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,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。
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台山南禅寺

 
佛光寺
  据记载,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(公元471——499年)。唐朝时,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,僧徒众多,声名大振。唐武宗会昌五年(公元 845年),大举灭佛,佛光寺因此被毁,仅一座祖师塔幸存。公元 847年,唐宣宗李忱继位,佛教再兴,佛光寺得以重建。之后,宋、金、明、清,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。1937年 6月,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,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、测绘。1949年后,政府和人民对佛光寺着意加以保护。如今,佛光寺外青山环抱,寺内古木参天,殿堂巍峨。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,也是旅游者们观光的胜地。
  佛光寺位于五台台外豆村的山腰,依地形座东向西,这在佛寺中是少见的,因为一般佛寺是座北向南的。主殿建于寺后部的高台上,据殿内梁下题记,该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(857年),面阔七间340米,进深四间1766米,单檐庑殿顶。全殿有内外两圈柱网,柱高度相同,柱上层叠多层木枋,构成内外两"槽"。"两槽之间用斗棋和梁枋结合,构成结构整体。槽的上面,隔着天花板再架屋顶结构的梁、檩、椽,称为草架。这种双层梁架体系,在宋《营造法式》中称为"殿阁"结构,至迟在初唐已形成,佛光寺大殿是现存最早的一个实例。"佛光寺大殿斗拱已出四跳,高度等于柱高的一半。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近方形。屋顶坡度平缓,屋脊用叠瓦形式,两端鸱尾道劲有力,体现了唐代建筑浑厚、庄重的风格。"殿内还保存了一组唐代塑像和唐、宋壁画,连同建筑本身及墚迹题字,堪称一殿四绝。"  
佛光寺外观
佛光寺外观局部
佛光寺外观局部
佛光寺转角
佛光寺室内结构
佛光寺内转角
 
斗拱结构
  斗拱,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。用于柱顶、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,宋《营造法式》中称为铺作,清工部《工程做法》中称斗科,通称为斗拱。斗是斗形木垫块,拱是弓形的短木。拱架在斗上,向外挑出,拱端之上再安斗,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,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。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,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。唐宋时,它同梁、枋结合为一体,除上述功能外,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。明清以后,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,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。
齐心斗平坐下
讹角栌斗-海棠文
散斗
足材华拱
瓜子拱
骑槽瞻拱
 
一组斗拱
  斗是斗形木垫块,即栌栾。拱是弓形短木。拱架在斗上,向外挑出,拱端之上再安斗,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,逐层向外挑出,形成上大下小支撑托架,组成一组斗拱,俗成为朵。
转角8铺作
柱头8铺作
补间8铺间
平坐6铺作
补间6铺间
柱头6铺作两杪一昂
 
根据汴梁规划图复原汴梁城城市
  汴梁城是一座矩形城,由宫城、内城、外城三重城相套,非常整齐。整座城池如同一个硕大无比,三重相套的方盒子,一个车水马龙,人来人往的巨大的容器。这个巨大的容器的出现,是中国城池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,因为它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城市,是中国第一座文艺复兴的不夜城。
             

 

初祖庵正殿
   少林寺初祖庵大殿,寺在河南登封县嵩山,为我国著名古刹,庵在寺西北约二里许。殿为近正方形之三间小殿,单檐九脊顶。建于宋徽宗宣和七年(公元1125 年)在时间与空间上为与《营造法式》最接近之实物。殿内外诸柱皆八角石柱。后内柱向后移约一架以安佛座。檐柱有显著之生起,阑额至角出头斫作头,其上未施普拍枋。外檐斗拱单杪单下昂,重拱计心造,其转角铺作与柱头铺作俱作圆栌斗,补间铺作用讹角栌斗。其令拱位置较第一跳慢拱略低,均《营造法式》之定制也。殿前踏道中间夹入垂带石一列,殆即明清殿陛御路之前身。殿檐柱雕卷草式荷渠,内杂饰人物飞禽之类;内柱浮雕神王,墙护脚雕云水鱼龙等;佛座下龟脚及束腰所饰卷草文,均极精美。
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祖庵正殿     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帮 助 中 心 | 行 业 信 息 | 公 司 招 聘
  版权所有:北京数字光魔科技有限公司(Beijing Digital Light Magic Technology Co.,Ltd.)
三维动画 3d演示汇报投标片 建筑房地产广告 行业3维设计 宣传片 专题片 虚拟现实 集动画拍摄制作为一体综合型视觉表现公司